裝修報價單上的“低價誘惑”背后,往往藏著讓預算翻倍的增項陷阱。從地面找平到水電改造,從材料升級到安裝收費,裝修公司通過模糊條款、拆分項目、誘導消費等手段,讓業主在裝修過程中不斷加錢。本文揭秘6大常見增項陷阱,結合真實案例與避坑技巧,助你守住錢包。
一、地面墻面找平:高差陷阱讓你“被迫加錢”
陷阱解析:裝修公司常以“5cm貼磚基準”報價,但實際施工中,若地面高差超5cm或墻面傾斜,會以“影響平整度”為由要求加錢抹平。例如,杭州業主李女士因地面高差達8cm,被要求額外支付3000元找平費。
避坑技巧:施工前要求裝修公司用激光水平儀測量地面高差,并在合同中明確“總價包含地面±10cm高差處理”,超出部分由施工方承擔。
二、材料“升級”套路:從水管到瓷磚的連環加價
陷阱解析:預算單默認使用低價材料,施工時以“影響質量”為由誘導升級。例如,水管從2.8mm壁厚升級至3.5mm,管件同步更換,費用增加4000元;地磚從800×800mm升級至750×1500mm,人工費翻倍。
避坑技巧:在合同中明確材料品牌、型號、規格(如“水管采用偉星PPR管,壁厚3.5mm”),并約定“未經業主書面同意,不得更換材料”。
三、燈具潔具安裝費:每個燈50元背后的“服務真空”
陷阱解析:裝修公司以“燈具由商家安裝”為由拒絕服務,若業主要求安裝,則按燈型收費(如普通燈50元/個、水晶燈100元/個)。北京業主王先生因全屋燈具安裝被加收2800元。
避坑技巧:在報價單中明確“包含所有燈具、潔具、小五金安裝服務”,并標注“安裝數量及單價”(如“普通燈安裝費20元/個,限30個”)。
四、墻地磚美縫:從“可選”到“必做”的消費綁架
陷阱解析:裝修公司默認報價僅含勾縫劑,若業主要求美縫,則按面積收費(30-80元/㎡)。上海業主陳女士因全屋美縫被加收6200元。
避坑技巧:要求報價單明確“包含墻地磚美縫服務”,并約定“美縫材料品牌及工藝標準”(如“采用德高彩色防霉美縫劑,45度碰角施工”)。
五、衛生間回填:建渣回填的“低價陷阱”
陷阱解析:預算單僅寫“衛生間回填”,未注明材料類型。施工時默認使用廉價建渣回填(易沉降、漏水),若業主要求升級為陶粒或發泡水泥,需加收2000-5000元。
避坑技巧:在合同中明確回填材料(如“采用陶粒回填,分層夯實”),并約定“回填層需做防水處理”。
六、水電改造:按實結算的“無底洞”
陷阱解析:水電改造常以“按實結算”報價,實際費用可能超預算數倍。例如,廣州業主林先生按點位報價預估1.2萬元,最終因線路改動被收費2.8萬元。
避坑技巧:要求裝修公司出具詳細水電圖紙,并約定“總價浮動不超過10%”,或采用“點位包干制”(如“全屋水電改造含80個點位,超支部分按80元/個收費”)。
終極避坑指南:3招鎖定預算
合同精細化:要求報價單包含“項目名稱、材料品牌、規格、數量、單價、工藝標準、驗收方式”,避免“按實結算”“待定”等模糊條款。
第三方監理:花2000-5000元聘請專業監理,在材料進場、水電驗收、泥木工程等關鍵節點把關,避免施工方偷工減料或增項。
付款分階段:采用“3331”付款方式(簽約付30%、中期付30%、竣工付30%、質保期滿付10%),保留10%尾款作為質量保證金。
結語:裝修增項的本質,是信息不對稱下的利益博弈。業主需在簽約前做足功課,用“白紙黑字”約束施工方,用“專業驗收”倒逼工程質量。記住:“真正的省錢,不是比誰報價低,而是比誰控制預算的能力強”——從今天起,用這份避坑指南,讓每一分錢都花得明明白白!